张昊楠,中共党员,生态学博士,副研究员,生态环境部自然?;さ丶喙茏裳遥暇┧嘶只指椿蒲芯看葱峦哦痈涸鹑?。2012年进入南京所,一直从事自然?;さ丶喙芎蜕锒嘌约嗖庋芯抗ぷ鳌?/font>
绿盾行动“急先锋”
“那时候,每天随身带着行李,(一年)出差200多天那是家常便饭”,当张昊楠平静地讲述完那段不怕艰险、敢于奉献的真实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采访者手记
张昊楠提到的“那时候”是指他参加“绿盾”自然?;さ厍炕喽阶ㄏ钚卸?/font>期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然?;さ刂卮缶霾卟渴?,自2017年起,原环境?;げ?/span>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绿盾”自然?;さ厍炕喽阶ㄏ钚卸?/font>。作为专项行动技术支撑工作的牵头单位,南京所持续多年开展了大量自然?;さ睾耸档餮泄ぷ?。在中央领导批示办理的青海祁连山自然?;で湍纠锟笄苹敌钥伞⑿陆ɡ罄锷阶匀槐;でス媸萆?/font>”等很多影响重大的生态破坏事件查处中,都有张昊楠和南京所同事们不惧挑战、攻坚克难的身影。
“当时,类似的重大任务对我们整个生态环境部系统来说都尚无先例,相关工作机制、技术方法都是空白”,张昊楠回忆。面对全新的挑战,张昊楠与同事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逐渐探索形成一整套工作机制和技术方法,为后续开展专题调研以及“绿盾”自然?;さ厍炕喽阶ㄏ钚卸峁┝?/font>重要参考。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张昊楠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不断展现出生态环保铁军“急先锋”的风采。
张昊楠接受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采访
2015年至2018年,作为国家部委核查调研组骨干成员,张昊楠与调研组数次穿越新疆卡山的荒漠与戈壁,先后3次带队深入青海祁连山?;で湍纠锟笄沟氐餮腥≈?/font>。面对极其复杂的野外状况和生态破坏情况,他与队友们克服高寒缺氧等恶劣自然条件和其他危险,逐一排查问题点位,及时取证,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迄今为止,张昊楠参加了历次“绿盾”自然?;さ厍炕喽阶ㄏ钚卸群笤谇嗪?、西藏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个自然?;さ乜购耸档餮?。他6次前往重庆石柱水磨溪湿地自然?;で?/font>进行明察暗访,配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和《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跟踪报道,提升了绿盾强化监督工作的成效和社会影响力,及时遏制了自然?;さ乇磺终己推苹?/font>行为,推动了自然?;さ厣肪称苹滴侍庹暮蜕薷?/font>工作。
“要勇于攻坚,要经得住考验,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谈到这些,张昊楠充满自豪。
张昊楠在问题点位开展核实调研
生灵草木“守望者”
“万千草木、珍禽异兽、山川河流,都展现出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美”,每谈到自己的专业,张昊楠总是兴致勃勃。在做好对生态环境部支撑工作的同时,他不断探索生态环境监管中的科学问题,坚持开展基础研究助力保护管理实践。作为创新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在福建武夷山、山东昆嵛山、贵州赤水、江西官山等多个野外台站构建大型固定样地,连续10年深入研究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人为干扰条件下的演变规律。近期,他连续在国际著名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和《Forest Ecosystems》(中科院一区)上发表了《Positive Interactions in Shaping Neighborhood Diversity during Secondary Forests Recovery: Revisiting the Classical Paradigm》《Neighborhood diversity structure and neighborhood species richness effects differ across life stages in a subtropical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The competitive mechanism between post-abandonment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and rehabilitated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species under an in situ conservation policy》等3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进一步揭示了亚热带次生森林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家制定相应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张昊楠注重基础研究与新技术手段的结合。2023年,他带领团队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で股锒嘌约嗖?,创新采用高精度地基激光雷达(LiDAR)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监测精准度高、互动性强的特点,以“毫米”为单位,高精度复刻了桫椤等珍稀濒危物种个体表面纹理、几何结构、颜色等,构建了“数字化森林样地”,生动模拟了?;で囊巴獬【?,突破了传统调查手段在自动化跟踪识别与精准监测能力方面的短板与不足,为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さ靥逑岛托平锒嘌员;び肼躺⒄固峁┝烁佑辛Φ募际醣U?。《中国环境报》对张昊楠和他所带领的团队进行了全程连线专访,全方位报道了他们开展的此次工作。
张昊楠接受《中国环境报》连线专访
2023年11月,由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遴选工作结束,南京所牵头申报的福建武夷山站(森林)和山东昆嵛山站(森林)成功入选。作为骨干人员,张昊楠同时深度参与了这两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的固定样地建设、成果凝练和申报工作,为南京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科技有效供给作出重要贡献。
伏案著文“笔杆子”
张昊楠不仅活跃在“绿盾”前线,深耕在科研一线,还善于凝练成果,是颇有知名度的“笔杆子”。在他看来,做好自然?;さ丶喙芗际踔С藕涂蒲泄ぷ鳎唤鲆羧穹⑾治侍?,更要善于总结、提出对策建议。截止目前,他主笔起草调研报告60余项,均被生态环境部采纳,其中6份被上报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全面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2021年,他起草的《青海木里矿区综合整治情况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す芾砉ぷ魇档睾耸档餮斜ǜ妗坊竦蒙肪巢肯低场笆濉逼诩溆判愕餮斜ǜ嬉坏冉?,成为调研报告的范本。
此外,张昊楠依托生态环境部自然?;さ丶喙芟钅俊⒒繁9孀ㄏ詈透骼嗷鸱⒈砀咚铰畚?/font>30余篇、形成政策建议28份、编纂监测报告和著作多部,有效支撑了自然?;さ亓⒎?、自然?;さ卣嫌呕⒐壹蹲匀槐;で侍庹南诺茸匀槐;さ丶喙芄ぷ鳌?/font>
工作十余年,张昊楠获得多项荣誉:获环境?;た蒲Ъ际踅倍冉?/font>1项,获省部级、厅局级表彰表扬21项,在生态环境部借调期间连续2年获评“优秀”,在南京所连续7年获得“优秀个人”称号......
提及这些成绩,张昊楠表示,“作为生态环保一线科研人员,就要有锤炼真本领的决心,就要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新征程上,张昊楠与南京所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把青春热血奉献在祖国的生态环境?;な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精神。